§「愛是唯一的表情 也是存在的勇氣」  /〈愛是唯一〉

  拿起專輯封套,看見上面這麼寫著:「張惠妹首次創作並參與製作2004搖滾專輯」。也確實,在搖滾基調的大框架之下,這張專輯有著極高的完整性,從製作物本身的詞曲編製,再到包裝行銷等各個環節,幾乎可說是阿妹出道以來整體性最高的一次。尤其曲目的安排有著極為用心的設計,讓整張專輯十三首歌聆聽下來節奏流暢,有收有放。專輯的三次收尾,〈誰與爭鋒〉出人意表的驚奇高潮,〈魅力十足〉全場跟隨的熱鬧亢奮,再到〈愛是唯一Demo〉的簡單質樸,不需要刻意安排什麼Intro或Outro,歌曲本身就說盡了一切。當然,張惠妹在整張專輯中盡情的詮釋聽來更是十分過癮,毫不保留無須作態的展現了豐富的音樂性與穿透力。有人說阿妹回來了,也有人說阿妹變的不一樣了,也或許都是吧,無論如何,這就是現在的、最真實的張惠妹。

  坦白說,這張專輯是相當大膽的,沒有快歌慢歌黃金比例的保守操作,聆聽下來猶如經歷一場熱力四射的演唱會,對於期待多聽到一些動人情歌的歌迷而言可能會有些失望,嫌這張專輯太「吵」似乎也是可以預期的部分反應。所以,這就是一張充滿了熱歌的搖滾專輯?它不像Linkin Park的暴烈犀利,不像Avril的青春肆意,也不像Keane或Coldplay的冷靜陰鬱,在《也許明天》裡,復古、時尚、歌謠、福音、抒情、狂放、簡約、華麗,看似拼盤,卻共同塑造出一個在地的、與歌者合為一體的搖滾精神,一種,溫暖的搖滾。若說早一些發片的梁靜茹輕柔的撫平了聽眾過去的傷口,那麼《也許明天》的張惠妹則是大步的帶著我們昂首往明天走去。儘管呈現的方式不同,被大眾市場接受的難易度也有所不同,但其實都一樣包含了動人的暖度。

Free Web Host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