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備註】(以下為於討論區上後來張貼的一些回應)

  就像我在文章一開頭寫的「……使我很難去客觀的寫下一篇樂評」,所以我這一篇鮮有批評的「我評」,不敢說是樂評,倒不如視為「導讀」可能更適當些,就當作聆聽專輯前/後的佐料吧。

  樂評,被要求的是客觀分析,但面對這張專輯,我發現光這樣是不夠的,甚至過度的客觀反倒會成了聆聽上的阻礙。就像 有人說的這張專輯熱(激)情有餘,或許聽者也必須去體會感染這熱情才會深深喜愛上這張專輯,換言之,就是去發掘蘊含在「搖滾背後的純粹暖度」。在這個角度來講,這會是一張可以,或者說需要,咀嚼的專輯。

  我想,《真實》是在企畫操作及執行上都極為成功的經典,《也許明天》則展現了音樂真正的本質與熱情,這是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。總歸一句,很高興阿妹有了這樣的一張專輯!

  至於這張專輯的曲序安排,關於〈過不去〉與〈誰與爭鋒〉落差過大的質疑,在這提供我的另一個聆聽角度,我個人的想法是,這張專輯就是不要讓你哭出來啊:P

  人生就是這樣吧,短暫的消沈後,還是得重新整理心情再繼續往前走,何苦一直停留耽溺在悲傷當中,在自己圍築的小小世界裡坐困愁城呢。「Are you ready/世界等著你/趕快起來/憂鬱要全部甩開」,這是〈誰與爭鋒〉的歌詞,這首歌的收尾,不僅僅是在曲風上帶來一波高潮,其實我想還更該有振奮人心的效(笑?!)果吧!像我第一次聽到那段大合唱,邊看著歌詞竟然邊感動的想哭,那種又想哭又想笑的複雜情緒,讓我只能說這首歌實在是妙不可言啊!

Free Web Hosting